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专业 -> 浦江东阳义乌心理咨询机构哪里好?义乌飞米粒心理咨询室
浦江东阳义乌心理咨询机构哪里好?义乌飞米粒心理咨询室
  15857927690 联系人:许老师
浦江
  详情    全文3630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很多人学了好多年心理咨询,但对于俄狄浦斯其实还是稀里糊涂的。我虽然临床咨询不是精神动力学取向,但是对于精神分析还是十分感兴趣,也学了蛮多相关知识,今天就和大家讲我理解的俄狄浦斯,希望让能识字的都能看得懂。

1:俄狄浦斯本身是什么意思?
俄狄浦斯是一个外来词语,英语拼写为Odipus,是指希腊神话里的一个神的名字,后来,希腊有一个作家,以这个神为原型写了一部小说叫《俄狄浦斯王》,后来很多电影导演也以此为背景拍了很多电影,大家可以去搜索看看。

主要讲的什么故事呢?

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国家的国王张三因为做错一些事情,被神诅咒,说如果他有儿子就会弑父娶母,有一天他果然生了儿子,就是俄狄浦斯,为了不让儿子杀害自己,张三于是叫一个仆人去把俄狄浦斯给弄死,但是仆人心善,下不了手,把俄狄浦斯给救了。

结果俄狄浦斯被另外一个国的国王李四给收养了,而且俄狄浦斯自己也听说自己会弑父娶母,所以就想离自己养父李四远一点(他还不知道李四是养父),结果阴差阳错,又跑到生父张三的国家里,并且在路上一场混战中杀死了自己的生父张三,后来又为国家立了功,还娶了王后(也就是张三的老婆,也就是俄狄浦斯亲生母亲)。最后,俄狄浦斯的母亲自杀,俄狄浦斯为了惩罚自己,就弄瞎了自己双眼并流放了自己。

所以俄狄浦斯王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是一个弑父娶母的悲剧,其本意是展示人无法与命运抗争,无论如何挣扎都还是会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所以说到俄狄浦斯,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弑父娶母,或者更多的叫恋母情结(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完整的)。

2:俄狄浦斯期是什么?
最开始把两者联系到一起的是精神分析开山祖师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提出了性是人心理发展的核心动力,并且他认为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俄狄浦斯期就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他把第一个阶段称为口欲期,大概是从出生到1岁左右。
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口腔吸妈妈的奶获得性的满足和愉悦,以认识外部世界的时期。

如果能顺利度过口欲期,在成年后,我们就不会过度沉迷于口腔带来的刺激与满足;如若不然,即孩子的需求如果被父母忽视,或是过度给予,TA的性心理发展水平有可能固着于口欲期,从而发展为口欲期人格——口欲含合型与口欲施虐型。

那么口欲期的有哪些呢?

人格特征:悲观、依赖、被动、猜疑、退缩、贪婪、孤僻、自我中心。
行为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口欲含合型主要表现为沉溺于吃、喝、抽烟与接吻,对爱情、知识、金钱、权力和财产的贪婪和获取。口欲施虐型则主要表现为咬指甲、贪吃,或是经常性挖苦、讽刺他人。

大家要注意,这里的特点都是二元关系,就是只涉及到自体与某一个客体(乳房)的联系。

把第二个阶段称为肛欲期,大概是1-3岁左右。
这一阶段性敏感区从口腔转到肛门,孩子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这一阶段父母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及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是重要关键期,要教小孩到马桶上厕所,如果孩子不想排便,成人要适时引导,但不能强行要求,也不能代为解决(比如把屎把尿,习惯以后,如果没有大人帮忙就会自己尿裤子)。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

如果这个阶段发展不顺,则可能造成两种肛门期人格:
一种是肛门排泄型人格,主要表现为邋遢、铺张浪费、越轨、无条理和放肆。
另一种是肛门便秘型人格,表现为洁癖、控制、谨慎、注意小节、过分注意条理化、吝啬、强迫、冷酷、顽固、刚愎。

大家也要注意,第二阶段的特点也是二元关系,就是只涉及到自体与某一个客体(排便)的联系。

重点来了,弗洛伊德老先生把第三个阶段就称为俄狄浦斯期,大概是3-6岁左右。
他主要用来描述孩子希望和异性父母结合(男孩恋母或者女孩恋父),但是又怕受到同性父母惩罚的冲突心理。就是男子想要娶妈妈,但又怕爸爸报复阉割自己的一种心理冲突和焦虑。这一点有一点类似俄狄浦斯的故事,所以弗洛伊德就借用了这个名字来做一种比喻,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俄狄浦斯一样,喜欢母亲希望独占母亲,但是又怕会受到父亲的惩罚,所以左右为难,爱恨交织。

第四个阶段是潜伏期,大概6-11岁,也就是小学阶段,他认为这个阶段没啥外显的性欲望。
第五个阶段就是青春期,大概12-18岁,性的敏感部位是生殖器,通过手淫及性生活等获取性快感。

所以,俄狄浦斯期就是弗洛伊德用来描述孩子在3-6岁时,性心理发展的阶段。但是大家要注意,这里出现了三元关系,就是出现了一个自体,一个喜欢的客体,一个害怕的客体。因此,俄狄浦斯期的内心冲突就是三人关系的冲突。

3:俄狄浦斯冲突是什么?
俄狄浦斯冲突就是用来形容俄狄浦斯期孩子性心理发展的内部冲突。这种冲突表面含义是孩子、父亲及母亲三个人之间的冲突,这三种关系的冲突里内涵了丰富的情感,比如爱、恨、感恩、羡慕、恐惧、嫉妒、内疚、竞争、攻击等等各种情感因素。可以这么说,人类所有的冲突和感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型。

所以,俄狄浦斯冲突的本质就是个体自身、所爱的客体及第三方执法者这三者之间的爱恨情仇。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男人有外遇了,疯狂的喜欢上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但是又不能光明正大的爱她,因为家里还有太太,太太对他好像也不错,他如果和太太离婚,良心上过不去,不离婚,但是又确实喜欢那个姑娘,这就是典型的俄狄浦斯冲突。

还比如,某人很想当总经理,但是每次要去竞选的时候就掉链子,要么迟到,要么ppt出问题,总之,大家都觉得他肯定能胜任,但是他就是会搞砸,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俄狄浦斯冲突,但是这里的执法者不太明显,需要去探讨,到底他是惧怕什么。

在实际咨询分析中,往往那个第三方执法者不容易被发现,可能都需要仔细探讨才有可能浮出水面。

俄狄浦斯冲突存在于人的一生,而且是比较健康的冲突,在弗洛伊德那里,俄狄浦斯期冲突都是神经症冲突,已经属于比较健康的了。

当然,如果冲突处理得不好,就无法过上高品质的生活。那么,怎么来判断俄狄浦斯冲突处理的好坏呢?

我自己认为,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做事情是否非常纠结,以至于无法向前推进。
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事内心都非常纠结,常常很小的选择都无法做出,或者很冲动只考虑某一个方面就行动,或者迟迟迈不出行动,那应该都是俄狄浦斯冲突没处理好;
如果遇事能客观理性分析利弊,看到各方利益,并且愿意承受某种后果,然后就果敢行动,就算俄狄浦斯冲突处理得比较好。

4:精神分析中各个流派对俄狄浦斯冲突的不同理解。
上面说的都是弗洛伊德对于俄狄浦斯冲突的理解。但是,精神分析在不断地发展,后面发展出了客体关系流派及自体心理学流派,他们是怎么理解俄狄浦斯冲突的呢?

客体关系里克莱因对于俄狄浦斯冲突的理解与弗洛伊德有差异,她认为俄狄浦斯冲突不是出现在3-6岁,而是在1岁左右就出现了,只是说3-6岁是俄狄浦斯冲突表现最厉害的时期。
起源不是孩子处理和父母的关系,而是处理好乳房与坏乳房的关系,孩子需要在内心纠结如何对待坏乳房,因为如果损害了坏乳房,那么好乳房也没有了,因此在这时候,就出现了三元关系的冲突(婴儿、好乳房、坏乳房)。这个时期就是她提出的抑郁心位。到了3-6岁,这种关系转换成了和父母之间的爱恨关系了。

自体心理学科胡特前期是遵循弗洛伊德的解释,但是后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解读。他认为俄狄浦斯冲突不是心理问题的来源,而是心理问题的结果,也就是说,这种冲突是因为父母不当的对待才导致了这种冲突,如果父母养育方式好,是不会出现这种冲突的。

科胡特解释道:“它(俄狄浦斯冲突)的形成来自无数恰到好处的挫折经验的内化。恰到好处挫折……经验的复制(认同)经由内射的机制而建立……小孩的驱力被父母的禁止阻挡。如果这些禁止是非创伤性的,那么经由无数良性的回忆,孩子将摄入父母这种克制驱力的态度……结果,若孩子内射了许多恰到好处的挫折经验,那他婴儿期驱力就可被一种平静、安抚及关爱的态度驾驭,而不是被一种父母的反攻击态度凌驾,小孩之后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处理自己的驱力要求。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驱力需求的能力。”

其实我自己更赞同克莱因的说法,孩子应该在1岁左右就具有了这种三元冲突,理由是,母亲在照顾和喂奶的时候,确实无法做到像一个人,他们更多时候表现得更像两个人:

母亲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可能就很开心的回应孩子,如果母亲自己心情不好,也可能把孩子打骂一顿,那么,对于孩子来讲,这个时候就体会到了三元的关系:自己、好妈妈、坏妈妈,而且发现好妈妈和坏妈妈还有关系,不是截然分开的,这一点就是类似弗洛伊德说的喜欢母亲又害怕父亲,并且父母还有某种联系的内心冲突。

以上,就是我对俄狄浦斯的理解,如有谬误,请指正。

图片
许定远,应用心理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浙江卫视特邀心理专家、义乌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二级心理咨询师、飞米粒心理创始人,专职心理咨询及培训工作,具有6年近4000小时个案咨询经验,存在分析为主的整合式中短程咨询取向。
预约微信:dinterxu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 义乌飞米粒心理咨询室 上看到的!
如果您发现这条信息有问题,请务必及时举报。  非法信息    分类错误    中介信息    信息失效  
  其他联系信息  
QQ: 邮箱:联系地址:
网友回复
正在加载数据,请稍等......